1、概述
通过对石西污水来液的持续跟踪化验,发现来液水质稳定性较差,离子含量变化较大,现场水处理药剂难以适应复杂的水质变化,污水回注水质达标处理难度较大。采出水具有结垢严重、悬浮物超标、细菌含量超标、水中含S2-导致变色的特点。通过二段式电解盐细菌灭杀、辅助化学杀菌的接力式物理法、化学法等组合工艺技术,可提高石西污水回注水质稳定性,使回注污水达标。
2、接力式污水回注水质稳定性技术的研究
石西污水回注水水质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S2-的还原性较强,导致水质返色现象严重,实现污水回注水质稳定性的技术关键是控硫脱硫。通过研究认为,三点式控硫脱硫净化、细菌降低控制,二段式电解盐杀菌灭杀、辅助化学杀菌的接力式物理法、化学法等组合工艺技术,即前段控硫脱硫净化、后段杀菌的接力式物理法、化学法的提高污水回注稳定水质稳定性技术,可以提高石西污水回注水质稳定性。
2.1 三点式控硫脱硫净化、细菌降低控制的接力式配套处理工艺技术研究
2.1.1 电解盐加药
石西集中处理站新建一套电解盐装置,装置形成的次氯酸钠药液,投加在1000m3调储罐的进口,起到控制S2-含量的作用,可将调储罐出水由黑灰色转为黄白色。
2.1.2 除硫剂
在进入一段沉降罐进口管线上投加除硫剂:含有胺基的有机胺衍生物,并复配有渗透剂、活化剂、助催化剂等。复配剂用于提高有机胺衍生物与油水中的H2S的接触机率、选择性(有效减少CO2气体的干扰)、反应速度,提高对H2S的吸附率。
2.1.3 脱硫净水剂
2.2 二段式电解盐细菌杀灭、辅助化学杀菌的接力式配套处理工艺技术研究
(1)注水细菌控制拟二段式进行:一段是对石西来水进行控硫脱硫、细菌降低控制,二段是对石南31注水进行细菌杀灭控制。
为了消除石南31转油站清水、污水混合后的再次污染和启用电解杀菌装置的需要,在石南31转油站新建电解盐装置到石南31进站2#污水罐的新加药线。
(2)细菌控制分析
1)石西集中处理站细菌指标监测
试验开始后石西集中处理站开始投加非氧化型杀菌剂,加药点为外输缓冲罐进口,细菌指标略有下降,但不稳定。试验中期石西集中处理站电解盐杀菌装置开始调试运行,停止投加杀菌剂;电解盐装置投运初期,考虑利用次氯酸钠药液的氧化性能进行污水除硫、杀菌,次氯酸钠药液在调储罐进口投加;药液投加后,次氯酸钠药液将污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,调储罐出水由黑灰色转为黄白色,污水净化药剂投加量相对降低;当污水中存在一定量的余氯时,污水再进行净化处理,净水药剂(絮凝剂)将优先与余氯反应,进而影响药剂的絮凝性能,造成多功能出水水质出现波动。因此,将次氯酸钠药液以不同比例掺入来水中,考察次氯酸钠药液对污水净化处理的影响
试验结果:当次氯酸钠药剂投加量超过5‰时,水质净化效果特别是药剂的絮凝性能受明显影响,因此水质净化药剂的絮凝性能受到明显影响,从而水质出现波动。
将电解盐杀菌装置产生的次氯酸钠药液投运至调储罐进口,污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大部分被氧化,有利于提高污水净化处理效果,但水样中的残留有效氯将影响污水净化形成污泥的密实程度;从运行角度考虑,若次氯酸钠药液投加在系统前端,需要对次氯酸钠药液投加量(≤5‰)进行控制。
2)石南31注水细菌指标监测
石南31站原有处理方法为投加氧化型杀菌剂,加药点为注水罐进口。石南31转油站电解盐杀菌装置投运后停止投加杀菌剂。
该站注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,石南31污水硫化物含量较高,粉剂杀菌剂先除硫(硫化物消耗比例为1∶6~1∶8)再杀菌,硫化物异常超标和细菌超标。新建电解盐杀菌装置投运后悬浮物10.6mg/L左右,各类细菌为0,余氯质量浓度0.8mg/L,符合注水水质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