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成分为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和氨氮等元素,碱性环境为多种微生物和病菌提供了生存环境。目前已经加大了对电厂生活污水的处理,引进先进的工艺,致力于污染处理。
1、电厂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分析
在我国,电厂主要以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为主,这一工艺方法延续多年,具有一定的效果,我们将其分析如下:
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中设有污水调节池,用来处理不同阶段的不同排水量问题。生活污水受不同人生活习惯的影响,大排水时段具有一定的可变性,设置调节池能够促进系统应用效益的大化,从而降低生活污水的污染系数。其中,自动隔栅除渣机安装在调节池的入口处,而提升泵则安装于池中心,并且装有穿孔曝气管,用于污水的搅拌,使调节池成为厌氧水解酸化池,降低污染。
第二,初沉池主要是接收经调节池水解之后的污水,初沉池还需要对其重要污染物污泥进行定期浓缩处理。初沉池的主要处理对象为污水中的固态悬浮物,初沉池的设置是必要的,它对于固态的水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处理作用,且能够降低BOD5负荷。
第三,经过初次沉淀后的污水要进入生物滤池和其他处理池。一般在污水经初沉后,污水会进入曝气生物滤池,它将陶粒作为生物载体,并在有氧环境下,通过该载体的养分吸附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,也就是对污水起到净化作用。此环节过后,水质可以达到SS标准。但陶粒层会对污水的流动造成一定的影响,此时需要对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,减少杂质残留,同时维持陶粒的生物膜活性,实现污水循环处理。
2、生态净化新工艺的应用
随着污水的增多,传统的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,因此产生了生态净化新工艺。新的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对电厂污水的二次处理,处理效果更理想。
生态净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预处理系统包括化粪池、格栅、污水调节池3部分,可以有效去除电厂生活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。与传统的方式相比,净化效果更加理想。另外,新的工艺省略了曝气搅拌环节,工艺上得到了简化,未来有望降低成本。
目前,主要分为人工湿地净化区和水生态净化区。
人工湿地净化区主要采取人工栽种芦苇、美人蕉等植物降低污染,同时配合粒径大小不同的陶粒。利用水生植物,可以有效除去污水内的固态悬浮物,并且利用硝化细菌的好氧性产生污水分解物,降低水内污染成分,具有环保且成本低等特征,但并不能实现对电厂排放污水的彻底处理。而水生态净化区是以沉水植物和鱼类等动物为主。在污水内投放食藻虫、可以存活的鱼类以及适量底栖动物。
实验证明,食藻虫对于污水中的悬浮物处理具有明显作用,放入污水中的食藻虫不仅生命力顽强,而且获得了大量的可食用资源,它大量吞噬水体中的悬浮藻类和其他污染物,使水质得到净化。沉水植物是电厂生态净化生活污水系统的主体,这是由于沉水植物可以吸附污水中的生物以及非生物污染物,因此与其他几种植物相比,其吸附能力更强,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吸附水内污染物,且可吸附的污染物种类较多,使水质良好。另外,沉水植物具有吸收光线的作用,能够改善水下的光照条件,使水体自然溶解氧,提高其抗污能力。在具体的选择中,我们可以选择叶片大、吸光能力和吸附能力强的沉水植物。另外,在比例的搭配上要注意,确保鱼类、沉水植物,悬浮植物以及食藻虫的共同生存条件,使生物链达到平衡,才是生态净化工艺的根本方法和目的。
3、生态净化工艺的优势分析
生态净化工艺是近年来普遍得到认可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,与传统的经济方式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,其中包括:生态净化处理污水与以往的系统不同,不仅可以吸收污染物,还通过植物的再种植维持了生态平衡,对于城市的大气污染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。在成本上,由于不再使用一些装置而降低了部分成本,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。同时,通过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污水自身的优化能力,未来采用生态净化方式可进一步降低成本,电力上的成本减少就是一个重要特征。
采用生态净化工艺是利用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能力,不会对水生态造成影响。因此出水水质更加稳定,可以达到对于污水处理的要求,处理效果更加明显,并且整个处理过程中无需加入化学物质,不会造成生态的破坏。
在传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,污泥要单独处理,而在生态净化处理过程中,污泥会作为植物的生长环境,不需处理。不仅降低了成本,减少了处理工艺,也使得景观环境更加优美。污水系统可以与电厂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风景,简化了维护流程。当然,生态净化工艺污水处理在发展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。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土地面积,对于植物种植和鱼类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,以确保生态平衡。